长风文学网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七十章 行走和站立

第四百七十章 行走和站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渡劫之王天王殿夏天重生霸婿霍不凡叶尘池瑶小说那年那蝉那把剑网游之召唤大骑士终极全才梦醒繁华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时身体和念头的感觉虽然不明显,但它肯定是存在的,只是不受你的严密控制和意识干扰罢了,所以会有各种形象。”

    这个解释说得通,毕竟,完全让身体和意识消失,不仅在物理上不可能,在感受上,也难以做到。

    “有的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只是觉得心跳非常快而已。有的人感到呼吸困难,有点窒息的样子,为此甚至感到害怕而放弃。有的人更为恐怖,发现自己身体变轻了,飘起来,甚至如烟一样消散了。”

    “此时,还有哪些感觉在呢?”万师兄问的,也正是我想问的。毕竟,能够感受这些的,还有一个我。假如我的身体是客体,那么主体是什么呢?这与其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如说有哲学上的意味。

    “此时,只有意识存在,只有头存在,身体其余部分不存在了。哪怕是睁开眼,如果不动念头,身体也不存在,自己也控制不了。只有你故意升起一个念头,你的身体感觉才会回来,你才能够动一下。这就是一个定境的入、住、定,全过程,按我所体会,就是如此了。”

    仅仅到这种境界,就够我学的了,我一点边也没摸着,是因为实践不够。现在,我知道,自己还差得远。

    但是,万师兄却并不仅满足于此,他继续问到:“你不是说过般舟三昧吗?那是个什么法门?”

    此时,我本来没什么兴趣听理论,只觉得自己能力太差,先打好实践基础再说。但听到万师兄一问,钱师兄也有回答的意思,自己提前一个人走了,也不太礼貌,就听下去了。

    “那是一个关于在生活中,行住从卧都在定中的法门,我没修过。不过,关于如何走路入定,有人也告诉过我一些窍门。”

    走路走路,今天自从看到那个走路无声的不倒单后,我们的话题,总与走路有点关系。

    “别人告诉我,走路的时候,啥也不要想,也不要想思想这个事,就哗地一下放开它,把心思抛入无尽的虚空,如同一个无脑的傻瓜。这样的无住相当于全住,全定于走路中,如同机器人和木头人,机械地走着,像风一样带着身体走着,久而久之,你就不会感觉自己是走在路上了,如同踩在云端上一样,软、轻,一天走百里路也不觉得累,并且,没什么声音。就像刚才那位不倒单。”

    这不,话题又回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弱点,那就是只知道理论,不知道实践,尤其是对于我和万师兄来说,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所以我们请求钱师兄给我们传授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

    钱师兄,本来比较谦虚,他说他也是初学者,但是看到我们无从着手,他介绍了他刚开始学的内观经验。所谓内观,就是向心内求法,我们听到声音,意识中不去追求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是我们要反观内心,看自己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钱师兄认为,法露师肯定会传授关于声音的法门,我们在业余时间可以修习,关于行住坐卧的办法,于是他介绍了行走内观的办法。

    行走可分为两种修法,一种是刻意放慢和分解动作的修法,一种是自然走路的修法。但是这两种修法中又分为二种修法,一是属于一心专注走路,培养一般定的修法,另一种是直接培养正念完成,正定的修法。

    “你先说一个简单易行的,我们好操作。”万师兄有点迫不及待了。

    “好吧,我先说一个专注行走的修法,这是在行走中培养定力的办法。你在走路时,脚底接触地面或固定单一所缘,借由走路中找一个固定所缘专注,就可以生起一般的定力。也就是说,由走路学习专注,再由专注产生定力,专注是因,定力是果。”

    我不太明白所缘、固定之类的名词。问到:“你说具体点,我不太懂。”

    “也就说,走路时,只注意脚与地面的接触,其它不管。”

    这该怎么操作呢?我试了几下,不太得力。当然,万师兄也有同样感受。钱师兄看到我们的样子,指点了几下,也觉得我们学不上路。

    于是他介绍了第二种修法:“这一种修法就是从走路中培养正念。这是从走路的姿势中,观察姿势的生灭变化过程。比如,观察脚跟提起、离地、移出、踏下的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清楚地观察。你们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做慢动作,前提是,必须清楚地观察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感受它。一步步来。”

    我试了几下,感觉这好比在部队训练时,做分解动作一样。原来在部队,练习正步时,可以分解为一步两动、一步一动,然后,再进行连续练习。敬礼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分解。只有分解动作准确了,那么连续动作才有可能标准。

    我把走路分解为四个动作,做了几遍,钱师兄说到:“对!就是这样的,每个动作清清楚楚。”

    我跟万师兄就这样,像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孩子,在院子里练习了起来。

    钱师兄解释到:“初学者内观智慧不足,正念常会迷失,这是因为正念不够稳定,因此从慢到快,这才利于观察。”

    我们练习一段时间后,万师兄问到:“假如我们练习熟练后,该怎么办呢?”

    “和平时走路一样了,但只专心于走路本身。当下做什么动作,心念就保持在当下。清楚地觉察到每一个姿势的动作变化,如抬起,移动,踏下,想的是它,动作也是它。此时,只专注于它。不要做任何的推理、暗示、思考和判断。”

    我问到:“但是,我们的脑袋肯定要东想西想的,怎么办?”我知道,单纯让我只专注于走路的动作,但我的思想总是有杂念,它不会那么听话的。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如果有了杂念,就警醒自己,自己在乱想了。怎么办?只要

    警觉了,就好办。你马上把思维拉回到走路本身就行。”

    “这样拉过去拉回来,岂不是思想更乱了?”

    “不会,多次拉回后,你知道,正念只能是观察走路,久而久之,杂念自然就比较少了,你也就能够保持在当下的正念中。”

    万师兄搞辩论的瘾又犯了:“你总说正念正念的,理论上的东西不要讲了,我也读过一些。但是,在这走路的法门上,正念具体是什么?”

    “走路时只观察走路,把注意力保持在当下,过去的不回忆,未来的不揣摩,这就是正念。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然,此时有现在心,也比三心交织要好。保持在当下的心念,就是正念。”

    他这一解释,好像能够解释很多东西。也就是将注意力用在观察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原来跟刘大哥一起打坐时,刘大哥让我观察呼吸,其实,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有无数个当下。只要保持对当下呼吸的观察,就可以入定。这个走路的法门,也就是一个意思吧?

    万师兄问:“那是不是,我只关注走路这件事,就是正念了?”

    “没那么简单。”钱师兄说到:“你要仔细观察走路动作的每一个部分。人的思想,如果只关注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要么容易走神,要么就陷入呆板的昏沉状态。”

    原来是这个道理,关注的东西太简单太虚,那么,要么昏沉要么散乱。必须跟着事来仔细观察,才能够避免这两种情况。以万师兄这个喜欢东想西想的人来说,关注事物这件事越细致,说明拴心的绳子就越牢固。

    “所缘,就是关注的对象。如果太简单,就容易昏沉散乱。如果太复杂,又容易让你顾此失彼,难以保持。所以,只关注正在做的事。如果你觉得,仔细观察每一步提起、移动、踏下这一系列动作比较复杂,那么,也可简化为,观察左脚移动、右脚移动这两个事实上来。”

    我们又试了一下,果然,这种简化办法,我们比较容易入手。

    “如果你们连这样的简化办法也难以入手,可以用更简便的办法,当然,这个简便办法熟练后,还是要逐步地走向观察动作上来。也就是,最终要练习到观察提起、移动、踏下等动作观察上来。”

    “那简便的办法是什么呢?”

    “你们可以练习在走路时加上默念,也就是在脚跟要抬起前先默念脚跟抬起,然后再抬起脚跟。移动、踏下时,也一样,先默念动作,再做动作。即使走路转弯时,也先默念转弯,再转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是观察自己身心变化的训练,也就是说,你先有这个意识,再有这个行为。让你知道,如果你不起心动念,你是走不了路的。当然,这只是初步的。最后,你不需要默念,你只要一动作,你就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起心动念的产物。此时,默念就是在与你动作的同时发生,也就是,心念发生在当下,这就是正念。”

    这把所有关于所缘、正念以及身心的关系,简直是模拟了一遍。难怪我们平时看佛经总有点看不懂,原来根本没有实践过,怎么知道其中的过程呢?

    钱师兄提醒到:“起初培养正念时,一定无法按照举动的先后顺序、次第观察清楚,正念也无法保持很久。但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的。只要有恒心,不间断地培养训练,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这就是有心走路了吧?”万师兄还是不忘他原先的议题。

    “对,万法唯心。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接受法露师的教导,才有所感悟的。结合我讲的行走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正念。在于走路或者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势过程中,都要觉察得清楚,不可大概或者笼统的带过去。在练习中,若失去了所缘目标的觉察,妄想、妄念就会趁机生起。”

    我想,他说这种情况,大概相当于从禅的掉举吧。或者在心理学上,属于覆盖法。用一种思维,覆盖你所有思想,让其他思想没空子可钻。毛爷爷说过:正确的思想不占领阵地,错误的东西就会进来。

    “按原来教授我这种办法的和尚说,这种法门也可以叫做行禅。这可是一个很有功德的修法,据说,仅用这种办法专一精进,可以抵达阿罗汉的果位。”

    这个说法,让我们很震撼。原来一门深入,哪怕是这么简单的法门,就可以成就。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法精深,也很平常。

    后来,钱师兄给了一大堆解释。通过这些解释,我才知道,这个钱师兄平时不说话,但一旦说起话来,其理论水平和感悟层次,远超我和万师兄的水平。他的水平不是从书上学来的,是自己实践而修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知道,阿罗汉这个果位,是许多人一生追求而不得的伟大目标。这是超出世间的圣人位,这是离苦得乐的、跳出三界的、永恒存在的状态。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果位。

    许多人看不起小乘,空谈大乘,给好多坐而论道的人混水摸鱼,装成大师的样子。这是大乘佛法要努力克服的毛病,就是空谈。小乘佛法,至少追求了不生不死的罗汉境界,而不是某些学者,一天佛法没修过,光看点书,就指点江山了。

    “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大谈众生的问题。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人,总谈改变人世众生,这不是笑话吧。

    动不动就说菩萨心肠,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菩萨是比罗汉更高的存在,他们有超脱生死的能力,有佛的神通,有伟大的誓愿。不能像世间某些人,总说大话,就把自己比喻为菩萨,徒增笑耳。

    随后,钱师兄把理论的东西给我们说了说,当然他很谦虚:“只是个人感受,

    算不得法,你们听听就行。”

    “在行禅时,行走的过程姿势变化,是主要的观照目标,其次要观照的目标,是意志、感受、妄想、疼痛、六尘境等。行禅的好处是所缘目标比较粗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使人集中注意力。初学者,注意办只能集中在变化明显的东西上。更细微的东西,是很难拴心的。”

    这个道理我有体会,原来刘大哥让我观察呼吸,因为呼吸也是变化明显的东西,能够吸引我大部分的注意力。

    “正因为可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容易培养正念,增强向内观察的智慧。观音菩萨观察声音,也有一句话:入流忘所。什么意思?就是观察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这叫入流,真入流了,就会忘记所缘。然后,就会顿时超出。当然,现在,不仅是你们,我也没到达这个程度。”

    顿时超出,大概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吧。

    “从理论上说,从经行中培养正念,可获得分辨出每一步伐的移动过程,是身体的现象,也就是色法的现象。而观照的心,就属于心法。根据这个练习,我们可以体会,走路是身心的配合,也清楚地体会到身、心两个不同的作用。两者是相依的,只有一前一后的发生,互动微妙密切。身即色法,是我们所注意的目标,心是观察的精神,从而,我们可以体会到身心分别的智慧。”

    这种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进一步我们就可以经验到,每一个行走的只有身心的互相依缘所产生出来的作用而已。这里涉及到五阴的概念,当然你可以自己来体会。没有一个我在内,在每一个动作中都是刹那生灭的,动作中不包含我的。体会到法无我。然后,你们会经验到,身心及六尘境生起贪染的祸患。透过内观的智慧,清楚地知道身心是无常的,随顺观身心生灭变化,面对六尘境而心不随境转。也因为体验到无常因此不贪染身心,由此可得到心的解脱。”

    这一通大道理,现场把我们把蒙了。

    一个简单的行走训练,就可以完成佛法的主要修为,这也太简单了吧?

    当然,从理论上说,如果通过走路来观察到的身心相依的因缘法,那么举手投足,包括呼吸,包括听闻觉知,六根中任何一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都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这真是一通百通。真的如同古所说,专修一法,即可钻出牢笼,得到真如。

    但是,这种法门练习起来,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这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为什么呢?钱师兄说了一通道理,他也练习这么久了,他本人也没达到目标。以他的能力和功夫,远远超过我与万师兄,他没达到的境界,我们要到,恐怕更难。

    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得从基础练习起。毕竟钱师兄就在跟前,我得让他纠正动作。

    我先从一步一动开始,默念抬腿,然后抬腿,这样在院子里做着看似机械的动作,在钱师兄的注视下,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万师兄也在这样走,但钱师兄制止了他的动作。“万师兄,你走得不自然,估计你的杂念比较多。一步步来,像庄师兄一样,先默念再动作,分解着做,不要急。”

    得到钱师兄的肯定,我走得更认真了。我发现,多走了几圈后,自己的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好像不默念动作,腿都提不起来。对此,我感到疑惑,问了钱师兄。

    “嗨,你不要管,你只管这样练习。脚不是你的,脚只听念头的,你没有念头,就指挥不了脚。念头也不是你的,是强加给自己的。所以,你在哪里呢?你什么也没有,你只是因缘合和的产物。观法无我,庄师兄,恭喜你,你已经进入第一步了。体会到,你不存在,你所有的思想和动作,只不过是身心结合的产物。那你再体会一下,五阴中,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所谓五阴,是个专有名词,所谓色阴、想阴、受阴、行阴、识阴。其实,就是身心感觉的总称。比如,我是先想再有动作,有了动作再有触觉感受,这是受阴,然后再有动作发生,这是行阴。最后完成动作我自己也观察到自己做完了,这是识阴。这些心理变化,在平时,自己总觉得是同时发生的。通过这个训练,自己才发现,他们是有顺序和次第的,也就是说,并非天然一体。

    并非天然一体,这个想法让我吃了一惊。这本来是我身心的全部,怎么分离了呢?如果它们分离了,那么“我”是不是也就不存在了呢?

    或许,就像经典上说,没有一个我是真正存在的。

    但是,万师兄估计比较着急了,他根本没达到我的体会。他说到:“钱师兄,也许我不适合这种修法,进步太慢,走的时候忘了想,想的时候,走不自然。你不如教我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吧?”

    钱师兄摇了摇头,笑到:“万师兄,你在急的毛病不改,恐怕是成功不了的。如果说要简单,当然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只怕你照样入不了门。”

    “你不说,我不试,怎么知道呢?”

    “好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不走,只站的办法,你试试看。”

    “快说,没动作,光想,这个我擅长。”

    “站的方法,站立时观照站的姿势,或者是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这种站立观照对容易昏沉的人来说,有很好的效果。”

    钱师兄一边示范站立的姿势,一边介绍:“虽然如此,但长时间站立,不被鼓励。站立时双脚要稍微分开,与肩同宽,这样站才平衡。除了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也可以培养出入息念,或者在身心上有明显的感觉,也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你试试看。”

    我觉得这个场面有点搞笑:一个行走的我如同在跳机器舞,一个呆站的万师兄如同演木偶戏,而观众,是中间的钱师兄,他笑而不语。